垂直綠化森林,是披著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層建筑,它將數百公頃森林的植物生命匯集在1-2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間中,是人類、動物和植物共同的棲居之地,集環境可持續性、生物多樣性與社會價值于一體。
為什么全球第一個垂直綠化森林出現在米蘭?
在歐洲,幾乎人人都知道,米蘭的煙霧比歐洲其他任何城市都多,其臭氣含量水平位居歐洲第二,空氣質量也最差。2015米蘭世博會總規劃師斯坦法諾·博埃里決心改變人們對米蘭的這種感知。博埃里說,要實現城市、農業、人口之間平衡,第一步就是要把自然帶回城市中。
說到這里,人們往往就會想到在城市中開辟更多的公園,或是利用屋頂綠化、“綠墻”增加城市綠化率。而博埃里卻有新的想法,他想讓綠色長在人們居住的房子上,讓樹木、鳥類和人類一起生活。
“垂直森林”項目從2006年開始設計,也是博埃里及其團隊探索生態建筑的試驗品。兩棟姐妹樓分別高79米和111米,博埃里的靈感來自仙女達芙妮被變成一棵樹的神話。設計理念是不侵占城市土地,卻能增加城市的綠化率。
事實上,對于日益擴張的現代城市,這樣的建筑是絕對必要的。如果將這幢大樓拆分成獨立的房屋,將需要5萬平方米的地基,以及1萬平方米的土地來種植樹木。
垂直綠化森林是個大工程,沿著外墻,層層種下了730棵喬木、5000多株灌木、1.1萬株草本植物。
世界上有那么多植物,都有哪些適合在房屋上種植?博埃里團隊也沒少費工夫,他們事先在米蘭的近郊種植大量的樹木,與植物學家一起選擇不同種類的植物,把它們放在合適的位置。博埃里模擬這些植物未來可能在不同高度的生長環境,讓它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3年成熟后,根據陽光、溫度等因素來分布它們在建筑物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