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產業的蓬勃興起,樓頂綠化也日漸進入人們的視線。所謂屋頂綠化,是指在高處地面以上、周邊不與自然土層相連接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等的 頂部以及天臺、露臺上的綠化。樓頂綠化的好處,有一個很有力的說服數據,那就是一個城市的樓頂綠化率達到70%以上,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量將下降80%, 城市熱島效應將會徹底消失。
目前,我國在屋頂綠化領域還處于發展階段。以提倡屋頂綠化已經十多年的南京為例,99.5%的屋頂、總面積6000多萬平方米的面積依舊“素面 朝天”,屋頂綠化率僅0.5%。以北京為例,有屋頂綠化的建筑不到城市現有建筑總數的1%。就國外情況而言,與我們相鄰的日本則遠遠領先,東京規定凡是新 建建筑物占地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者,屋頂必須有20%為綠色植物覆蓋,否則要被罰款,東京的屋頂綠化率已經達到14%。
數據的背后顯現出我國屋頂綠化領域還處于發展階段。正因如此,我們更應看到不足后面的機遇,補齊這塊生態“短板”。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資源中增加綠化空 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增加城鎮人均綠地面積,必須突破傳統綠化思維模式。屋頂綠化不僅僅是綠地向空中的延伸,也是建筑藝術與園林藝術的完美結合,在吸附 大氣浮塵、凈化美化環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消弱城市噪音、增加空氣濕度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是一種有效的創新綠化形式,有推廣的實際價值。
在城市中推廣屋頂綠化要破解兩方面的難題:第一,技術方面有待提升完善。屋頂綠化不同于傳統的地面綠化,“不接地氣”的綠化模式決定了在實施過程中更 有難度。比如,植物的選擇和培育、房子的承重與防水排水等,這些都需要更加系統和成熟的技術作為支撐。第二,管理機制與政策支撐需要更有效地銜接起來。屋 頂綠化應鼓勵更多的力量參與進來,這需要政府牽頭,制定長遠規劃,發動相關單位和個人,有效管理各種資源,以資金補貼等方式激勵參與者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