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濃墨重彩地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寫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生態(tài)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五年來,上海圍繞生態(tài)宜居城市建設,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全力增加綠色空間,全面提升綠色品質,全民共享綠色福祉,努力將上海建成一座綠意盎然、鳥語花香的“生態(tài)之城”。
千方百計增加城市“綠視率”
上海土地資源有限,綠化建設面臨瓶頸。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陸月星表示,生態(tài)是上海的名片,綠色是上海的底色。要讓上海綠起來,必須見縫插綠,向空間要綠,讓能綠的地方都綠起來。
1、五年新增42個辰山植物園大小的綠化面積
從2012年到2016年,上海市綠化覆蓋面積從134405公頃增長到了143029公頃,相當于增加了42個辰山植物園。全市建成區(qū)綠地面積達34104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8957公頃。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0.6平方米,達到7.8平方米
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提高0.5個百分點,達到38.8%
2、每年新建綠地1000公頃以上
從2012年到2016年,上海每年均保持1000公頃以上的新建綠地規(guī)模,其中每年新建公園綠地超過500公頃,相當于52個人民公園大小。
3、五年新增約16.6萬畝林地
從2012年到2016年,上海林地總面積從100503公頃,增加到111604公頃,共計增加林地16.6萬畝,相當于15500個足球場大小。森林覆蓋率提升3個百分點,達到15.56%。
4、濕地保有量46.46萬公頃
五年來,上海不斷加大濕地保護力度。濕地保有量為46.46萬公頃。建立了兩個國家濕地公園,3個禁獵區(qū),4個自然保護區(qū)和5塊國家(際)重要濕地。
5、城市公園增加到217座
五年來,上海形成“口袋公園—社區(qū)公園—地區(qū)公園”三級公園綠地組成的城市公園體系,城市公園數(shù)量從2012年的157座增加至2017年的217座,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00座。
6、郊野公園從無到有
2012年,上海開始啟動郊野公園的規(guī)劃和建設。目前,廊下、青西、長興島、浦江和嘉北5個郊野公園已經開園,廣富林、松南2個郊野公園正在抓緊建設,預計到2020年郊野公園數(shù)量將達到21個。
7、五年新增立體綠化約170萬平方米
2012年開始,立體綠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新增立體綠化41萬平方米,完成高架橋柱綠化1.2萬根。五年累計新增立體綠化170萬平方米。
真心誠意提升市民“獲得感”
綠化是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對于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的人們而言,“推門看得見綠,散步走得近綠,休憩摸得著綠”,才是對生態(tài)之城最真切的感受、最實惠的要求。五年來,上海努力提高市民的綠色感受度和生態(tài)獲得感,讓老百姓真正體驗綠樹成蔭,享受生態(tài)福祉。
8、四季花展打造上海花城
公園最宜休憩,四季有花,春景秋色,是上海建設生態(tài)之城,提升城市品位的內在要求。上海國際花展、辰山國際蘭展、顧村櫻花節(jié)和海灣梅花節(jié)等一系列知名花展提升了上海花城建設的內涵和魅力。
9、133座公園延長開放時間
上海從2011年起,首批試點35座公園延長開放時間,滿足了市民夏季納涼、休閑健身的需要。2016年底,延長開放的公園達到89座,2017年進一步加大了力度,達到了133座。其中44家全天開放,76家全年延長開放時間。
10、198條林蔭道創(chuàng)建成功
五年來,上海林蔭道建設穩(wěn)步推進,加強精細化管理,注重景觀品質提升。目前已創(chuàng)建命名林蔭道198條,總長度超過200公里。
11、綠道成為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
建成寶山城市綠道示范段、閔行1號綠道、環(huán)世紀公園綠道、大蓮湖綠道、崇明攬海路綠道等一批有特色的綠道。今后每年將以200公里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底綠道總長度將達1000公里。
有條不紊擴大社會“參與度”
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也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近年來,綠化市容行業(yè)堅持“共建共享共治”的思路,主動搭臺、問計于民,多方協(xié)同、齊抓共管,提升社會各方參與綠化市容工作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12、市民綠化節(jié)讓園藝走進家庭
連續(xù)舉辦3屆上海市民綠化節(jié),演繹“園藝進家庭,綠化美生活”主題。通過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群眾互動交流活動,推動市民愛綠、養(yǎng)綠、護綠、賞綠熱情。
13、世博文化公園金點子征集廣開言路
堅持“開門辦公園”的理念,為把世博文化公園建設成生態(tài)、文化、共享的大公園,面向社會廣泛開展“世博文化公園建設市民金點子征集”,聽取民意,匯集民智。
14、綠化志愿者成為靚麗風景
“公園-社區(qū)-志愿者”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是公園免費開放后,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公園管理的有效經驗和成功模式,在引導廣大市民游客自覺踐行社會公德,營造良好游園秩序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上海現(xiàn)有公園志愿者1.3萬多名,覆蓋120多座公園,每年志愿服務40多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