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14世界生態城市與屋頂綠化大會、世界生態城市市長論壇啟動儀式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世界屋頂綠化協會會長吳志強教授,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主席柯馬凱先生及中外專家出席儀式,并帶來中外霧霾治理可行性經驗。
當前,空氣污染嚴重,霧霾受到各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關注,成為熱門話題,治理霧霾是當前和今后若干年的重要任務。霧霾治理也成為了本次2014世界生態城市與屋頂綠化大會、世界生態城市市長論壇的重點,在《向霧霾宣戰·立體綠化治理霧霾論壇》上,上海世博園總規劃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教授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要從規劃入手,要綠、要水、要新能源、要低碳、要宜居,只有科學規劃才能讓我們的環境更生態、更美麗。”
2014青島世界生態城市與屋頂綠化大會秘書長王仙民告訴記者:“從2010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行了上海、海南、杭州、南京四屆世界屋頂綠化大會,今年大會更名為世界生態城市與屋頂綠化大會,就是為了更好的貫徹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精神和今年兩會向霧霾宣戰的決策。”,王教授就《立體綠化與生態文明美麗中國》推薦了12項適合京津冀地區治理霧霾的實用立體綠化技術。
此外,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署許麟濟署長介紹了新加坡立體綠化治理霧霾的做法和經驗。北京園林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韓麗莉,通過大量實例和數據,證明在北京城市中心區大量實施屋頂綠化、墻體綠化是治理霧霾的重要舉措。
治理PM2.5需綜合治理,全世界主要辦法分為兩類:
一、節流:即控制淘汰不合格的機動車,關停并轉污染企業,煤改氣、控制工地揚塵等措施。
二、開源:在城市中心區增綠擴水,提高生態自凈能力、吸附降解PM2.5,全民參與,保護提高環境品質。
目前,中國城市的中心區擁擠、車多、人多、樓多,PM2.5多,而土地少,唯一增綠擴水的方法是在屋頂、墻體、硬地面上造田,進行種植。本屆大會集世界智慧,研討屋頂綠化、墻體綠化、屋頂農業、雨水收集利用等一系列使城市中心區增加綠量、擴大水面、優化環境,特別是治理PM2.5的新技術、新理念、先進的政策法規,在中華大地生根開花,使我們生活的城市更生態,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本屆大會的亮點是世界生態城市市長論壇和世界生態旅游示范城鎮(PM2.5達標的城市)、世界藍天白云貢獻獎(治理霧霾力度大的城市)頒獎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