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合肥,營造天然氧吧。小編認為最主要是以立體綠化、建筑上覆蓋綠化為重點,從全民植綠上著手,加以推進,讓城市呼吸起來。
合肥建設立體綠化的現實意義。
一是增加綠量的需要。
2014年合肥全市城區完成綠化面積1300多萬平米。其中新增綠化面積920.47萬平米。在寸土寸金的合肥,由于長期“見縫插綠”,要在地面上挖潛提高綠地率幾乎不可能,要在城郊通過征用的土地來增加綠化面積,從財力上考慮既十分困難也不合算。提高城市綠化率、增加綠量只能向非地面的空間發展,即提倡多空間發展綠化,積極開展屋頂綠化、墻面綠化、橋體綠化、棚架綠化和陽臺綠化、窗臺綠化等。
二是緩解高溫的需要。
人口的過度繁衍使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大量增加,導致地球溫度和海平面持續上升,旱災、風災、洪水等自然災害不斷加劇已影響人類的遠期生存。人口集中聚集的城市,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垃圾污染等更劣化了居住環境。給屋頂“戴綠帽”是發達國家城市普遍采取的有效的建筑降溫方式,屋頂綠化能使夏季屋頂溫度下降20―40攝氏度。合肥多年來大規模建設道路、高架橋、高層建筑等,一到夏季就成了城市的“加熱器”。據資料顯示,國內太多大城市高溫天溫度超過35攝氏度的,導致“熱島效應”進一步增強。據聯合國環境保護署調查資料,當一個城市其建筑頂部綠化達到7%時,“熱島效應”即可消失,從而達到健康標準。
三是節約資源的需要。
合肥夏季高溫時段三分之二的用電量來自于空調,屋頂經過綠化,夏季頂層表面得溫度同比與未綠化的屋頂要低出20到30攝氏度,室內溫度同比也要低出3攝氏度左右。發展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對建設低碳城市、節約寶貴能源有著重大的意義。屋頂綠化通過水槽帶有滯留、收集、過濾水的這個功能,不僅能夠形成和促進城市水資源的良性循環,還可以緩解城市潛在的缺水危機。
四是凈化環境的需要。立體綠化是改善城市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城市建設立體綠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降低“熱島效應”,降低噪音,緩解空氣中因負氧離子的減少所產生的“城市病”,讓城市變得更適宜人們居住。做“花園式”綠化,布置景觀設施,人們不僅可以在屋頂上休憩,玩耍,還可以增加鄰里的交流空間。
本文來源于屋頂綠化(www.tuyama.net),轉載請注明!
全國服務熱線:4009-123-058 網址:www.tuyama.net
相關文章推薦:1、推進合肥立體綠化,做好立體綠化的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