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綠色時報
從空中鳥瞰常州鳳凰谷屋頂綠化
10月22日-24日,作為2015中國(夏溪)花木節的重頭戲,2015中國立體綠化高峰論壇在江蘇省常州市夏溪花木市場舉行,全面展示國內立體綠化主流技術、新潮產品的立體綠化展覽會也同期舉行。這是夏溪花木節首次舉辦立體綠化論壇。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復合型污染、熱島效應等問題成為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頑癥”。在高峰論壇上,順應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的時代潮流,向立體空間要綠化、向立體空間要生存環境品質,成為國內外專家們的共同呼聲。荷蘭NITA集團安東尼·約翰遜博士在題為《立體綠化之國際化趨勢和本土化應用》的演講中提出,立體綠化可以為城市爭取到更多的空間,尤其是在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城市里,立體綠化可以利用更多的建筑立面,進行生態再造,為公眾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擴大了空間。
在演講中,專家們指出,立體綠化是城市綠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城市綠化景觀重要而有效的方式。發展立體綠化,能豐富城區園林綠化的空間結構層次和城市立體景觀藝術效果,有助于進一步增加城市綠量,緩解熱島效應、減少噪音和有害氣體污染等,營造和改善城區生態環境;同時,還能保溫隔熱、節約能源、滯留雨水、緩解城市內澇壓力,進而促進海綿城市建設。
圍繞立體綠化的生態功能、發展趨勢、主流技術等重大課題,北京植物園前園長張佐雙、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世界屋頂綠化協會副會長楊新航、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韓麗莉、上海農科院研究員趙定國、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兆龍、深圳市鐵漢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王佳等專家,從不同側重點指出,根據立體綠化降溫、固碳、涵養水分、滯塵以及吸收低濃度污染物等顯著生態功能,在建設立體綠化中應采取不同方式,從結構布局、植物應用、養護管理、種植模式等諸多方面因地制宜,并根據建筑屋頂的條件建設更多、更好的項目。
在專家們的演講中,國內一些別具特色、影響廣泛的典型屋頂綠化項目,比如全國政協禮堂屋頂綠化、國家博物館屋頂綠化等得到全方位展示,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
同期舉行的立體綠化展覽會精選了24家全國立體綠化技術創新前沿的施工和產品研發企業,通過先進的立體綠化產品,全面展示立體綠化在美化城市和家庭中的功能以及水景、墻面、屋面等多場景中的創意造景應用。現場幾面超大立體綠墻氣勢恢宏,更是吸引眾多觀眾紛紛上前一探究竟。
技術環節的展示內容包括立體綠化的阻根、介質、蓄排水以及植物種植和養護手段等。南京萬榮立體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展示的“生態屋面綠化盒I型、II型”“生態屋面綠化墊”“可移動式屋面綠化模塊”等專利產品,寶振(廈門)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專業立體綠化容器系列、海綿城市體系列產品,北京利堅美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展示的各種垂直綠化模塊、排水板、植草格、護樹板等,讓現場觀眾切身感受到了立體綠化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推廣和應用的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除了屋頂綠化產品的展示,眾多屋頂農場、屋頂菜園的新工藝新產品,如嘉興愛麗普特塑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屋頂農場、臺州隆基塑業有限公司展出的穴盤、控根容器、雙色花盆等,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此次論壇還組織與會者現場參觀了常州鳳凰谷武進演藝宮和“樹立方”科研樓兩大立體綠化工程。鳳凰谷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其建筑設計和屋頂均為不規則幾何圖形,綠化墻面面積為730平方米,與地面傾斜角在80°-85°之間。施工方根據現場情況,從垂直綠化類型選擇、基質植物選擇和施工組織計劃等方面做了詳盡論證,最終采用VPM框體技術結合“亂針繡”的形式,進行圖紙深化設計,建成的立體綠化成為外墻裝飾面和屋頂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呼吸的、有生命的墻體。
“樹立方”在辦公樓實施了雨水收集、利用,綠化底部建造了蓄能腔(蓄水層),全樓綠化率達90%以上,整棟建筑形成了一體化灌溉系統,實現了無動力自動澆灌,達到節水80%的效益;整棟建筑達到了微循環、微園林、微農場、微濕地、垃圾零排放等節能效果。
論壇由世界屋頂綠化協會和夏溪花木市場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